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滋心家园

融我的灵魂与您同行,期待天下爱的共鸣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本博客有几方面的内容: 1、林孟祥恩师救人渡人的事迹,2、恩师说法资料,3、恩师弟子的心得体会,4、朋友网友间问题交流,5、转载大德智慧之文,6、博主的随想,7、其它。因为进入圈子中要求要注明是否原创,而许多文章都是第一次通过本博发表,所以除了转载的文章外都注明为原创,其实这也都是恩师弟子的原创文章。

心灵启示---知行合一  

2009-01-22 21:48:27|  分类: 恩师开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认识自己的心,也就破译了宇宙的密码,明白了宇宙的客观规律。我前面所说的就是这些内容,所谓的世界观、人生观,也就是所谓的“天机”。我把我自己从古人,从释、道、儒、医诸家中,所学习领悟到的东西,用现代的通俗的语言说出来,为的是要让其他人不再走弯路。许多人费了近一辈子的时间才忽然明白这些道理,这在短暂的人生里是一笔不小的代价!岁月流逝,时间不等人,我们要用一年等于十年,一百年的速度进行修炼。现在你通过我的“泄露”,只须要半小时,甚至几分钟,就能见道了,所谓“真传一句话,假传万卷书”。你理解了,领悟了,这叫做见道,叫做知,这是第一步的功夫。接下来主要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修炼,时时刻刻在意,谨慎护持,久而久之,自然混然一体炉火纯青。古人修道讲究:法、财、侣、地、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必须具备。但是第一步是法,这是最关键的,是修炼的根本,是纲,可比作是一个人的大脑。你一旦掌握了大法,了解了道,接下来你就该刻苦地去修炼。我们虽然已有“大脑”,但还须要有健全的“四肢”,强壮的体魄,才能去进行更好的修炼,所以要行,要知行合一。如果你不能将自己的所知付诸行动,就只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,永远也不能真正明白道的真实意义,你获得的那一点点的“知”也将失去意义,甚至成为你心灵上的负担。因为,你的这种知还仅仅是一种理解,是浅意识上的一种理性的认识。而真正的悟道、得道,则是潜意识甚至于超潜意识层次上的感悟,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真实感知。因此你必须去行,通过修炼,使道的种子,人类的、宇宙的最高智慧的种子,深深地植入你的潜意识深处,去生根、发芽、长叶、开花、结果,那样你就是大彻大悟了,你就成为所谓的佛、圣人、神仙了。

 

具体的行,还必须掌握许许多多的技能、技巧。俗话说: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,所以修炼和做饭一样,要有米。至于这些技能、技巧,功法是十分繁杂的,三天三夜也说不完。从总体上来说,不外乎就是古人总结的法、财、侣、地等几个方面因素。也可以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及五行、八卦、六十四卦等等诸方面来概括。因为这里是专门讲智慧,讲大法的,所以这些内容将在另一部专著里论述。由于天时、地利、人和、五行、八卦等等方面技能技巧,讲的较为具体,是有为的东西,所以你千万不可听我一讲有为,又执着于这些技能技巧而不可自拔。你必须时时以不动之心对待一切,你必须时时牢记,所谓的行,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之中磨炼你的不动之心,这才是“行”的本质所在。因此,行,不仅是让你在炼功时达到“我心如如不动,宇宙即我,我即宇宙,物我相融,物我两忘,一灵独照”的“一”的状态,“道”的状态。更重要的是要求你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以不动之心来约束自己,去掉牵挂,去掉恐怖,去掉担心,去掉一切执着。最后连去掉也去掉,随时进入松松静静、自自然然、圆圆融融、明明白白,坦坦荡荡的状态之中,这就是最好的修炼状态了。倘若我们每天24小时都能处在这种状态之中,也就能不修而修,不炼而炼,不悟而悟了。而这不修而修,不炼而炼,不悟而悟,就是最好的修,最好的炼,最好的悟。这时你的修炼也就到了所谓“圆满自在,究竟解脱”境界了。

 

总之,所谓的世界观,所谓的人生观,所谓的大道,所谓的大法,归结起来,就是一句话,即松静自然。当你松静自然到连松静自然的念头都没有了,连没有都没有了,连没有的没有都没有了……,你就真正的松松静静,自自然然了,你就无为了,你就能无为而无不为了,你也就真正获得大道了。

大道至简,简而微妙,如此而已。

----------摘自恩师的书《心灵启示录》

(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网易滋心家园博客)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87)| 评论(8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