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原创]转变谶语
2009-10-19 20:05:20| 分类:
滋心茶吧
| 标签:
|举报
|字号大中小 订阅
一博友的文章题目大约是《谶语》,说到她父亲对她兄妹几人的话,在他们长大成人后都应验了。比如说她大哥只会当农民,说她姐姐是孤寡命,等等。
从文章中反映了父母的话语对子女将来生活的影响。虽然父母的话也是有根据的,或者是从孩子的行为中判断出来的,或者是依据相书中所推的。但我觉得她父亲也是书只看一半,还没有看到变化的那一半。
比如我们从A城到B城去,如果我们定下坐哪一班的汽车去,路线也确定了,汽车的时速一定,即方向,路径,工具,速度等因素确定下来后,我们是可以推算大约几时可以到达。这就是预测,从这个角度来看预测并没有什么神密之处,不过是诸多因素的排列组合而己(当然预测的精深之处在于对诸多因素的变化的把握)。依据这个原理,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孩子小时的行为,推断他的性格中有某些弱项不利于他的发展。但是大多数的人会把这些推断固定下来了,以至于成为了成见。而孩子在大人的这种成见的影响下,也就逐渐走上了父母评判的人生之路。
其实在A城到B城的路程中,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太多了,你可以选汽车,火车,自行车,电动车,摩托车,甚至步行,有多种交通工具,不同的工具与你到达的时间有很大的关系;当你选定不同时间出发,甚至在半途中转去朋友家,甚至你把你的目标改了,不去B城了,转到C城,都会出现不同的结局。所以说那个父亲在说孩子不识字将来只会当农民之后,如果教他识字了,那孩子成长的结局就不一样了。如果在说女儿是孤寡命的时候,帮助女儿去改变她的命运,那女儿也是有可能幸福的。
《了凡四训》里的袁了凡先生改变命运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了凡先生在孔老先生算定命之后,不作任何妄想,与一禅师对坐三天,不起一杂念,已是很高的水平了,但禅师却说他也不过是凡人一个,并问他孔老先生算他的命如此有没有道理,他于是反思自己的错误,认为自己这样的性格必然是这样的命运。禅师于是问他既然知道自己有这样的问题毛病,为什么不去改呢?于是一语点破梦中人,了凡先生从此发心向善,他的命运也就从此改变了。
孤寡命也是有它的原因的,什么样的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来的。在我们学化学时,知道硫酸加铜反应产生了硫酸铜,硫酸铜的产生与前两因素有关,而在这两因素条件下就不产生硫酸铁。但当你把反应的因素改变了,硫酸铁才有可能出现。
因此谶语并不是那么可怕的,只要你知道其中的道理规律,你就可以把握它,转变它,而转变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我们的心,你的心念决定你的行动方向,为你自己和他人造福或种灾,念念的生灭,念念的因果,你想幸福吗?那么请把握你的一念!
转变命运的慈善行动从心的祝福开始!
评论这张
转发至微博
转发至微博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