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0502
D:举个例子,我们单位引进了一位高水平的人才,我观察他,感觉他很放松,讲话没有紧张的状态,跟我们讲话都是面带笑容,没有很严肃、很板很紧的状态,讲话也比较慢,但是讲得很有条理,能抓住问题的关键,那种修养,那种淡定、放松的状态,我很佩服,像我稍微一下就会进入紧张的状态,把握不到放松的状态,容易抓住某些东西。
H:是有难度,因为我们里面紧张的惯性太强了,实际上是被好坏的观念束缚得太紧了,或者说把人家的看法、评论看得太重。比如说你碰到让你发怒的事,发火了,然后就会觉得,发火破坏自己的形象,别人对我的印象就不好,于是你就控制住,不敢发火。还有就觉得这个发火也是说明我修养不够,人家会看到我的破绽,就是怕别人看轻你,所以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。实际上,当你没有到那个水平时,别人看得到看不到,你的破绽还是存在。所以与其怕人家看,还不如自己先把破绽收拾清楚。现在我们都是倒着做,老去看“果”,不去做“因”方面的事。当你不去注意“果”,把“因”方面的事做好了,反而想要的“果”就自然来了。人经常就是注重表面如何光鲜,其实表面的光鲜应该要来自内在的丰厚与充实,实际要回过来,当你里面做好了,外面是水到渠成的事,你反而不那么紧张了。
H:人的体会也挺好玩的,老觉得有一种很累的感觉,就一直在找自己到底内在有什么东西在打架,可是找不到。我是觉得首先你要看清,自己是挑着这个担子,因担子重而产生的累,我把这个担子放下来,累才能解除嘛。这是第一点,如果你还没看清楚你自己挑着担子,你怎么放下,不知道要放什么啊,经常放不下,一直找,到底是什么东西执着那么紧,一直找不到。
这两天,一直看恩师开示,看时感到开示里有一种力量,可让人定下去,象灌顶样灌下去,就会入静,后面就睡了,第二天好像也还是这样,觉得会有一种非常深沉的睡眠,比较深沉的休息,就这样一直放松放松下去,但是还是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。昨天晚上又看了他的说法,对因缘好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了,我觉得理解因缘的一个作用,就是你收心了,你会放下了。比如,你开车,对面道上的那个车不是你开的,他怎么开是他的事,那个不是你的因缘,你不要去干涉他怎么开,你就开好你自己的车,专心开你的车,专心意味着不乱攀缘,就不会东张西望,多管闲事了。因为你管也管不到他,他也不会听你的。当明白因缘问题的时候,你就收心了,也是一种放下了,就是放下这个攀缘心。有攀缘说得通俗就是抓住什么东西了,不去攀缘,就把这个抓的东西放下,就收心了。为什么讲狂心顿歇,就是有安住的意思。
对因缘的认识再深下去,就体会到时空的问题,比如这一时空在开车,下一时空在吃饭,不同的事情,不要混淆,不要一边吃,一边比划开车,没弄清楚时嘴巴呛到汤了。就明白什么东西该拿起,什么东西该放下,一种清清楚楚,了了分明,很清爽的感觉。你会认识到要把握这种状态,先讲认识,行动自己去做。
还有一点体会,比如说我们下一句判断:张三是教英语的老师,这句话是一种绝对性的描述。张三,独一无二,就是他,没有其它人,代表着绝对性。后来体会到,张三一拎出来就是跟别人相对了,英语老师也是相对其他不作这个职业的人而说的,所以这话也是一种相对待的描述。就是说绝对的表述里面已经包含了相对的东西了,因此体会到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。这个你能否理解?不理解也没关系。再比如说那个车很漂亮,这个已经是相对待了,这个好理解,说漂亮时是相对另外一种车的比较来说的,因此相对的状态出现了。又比如这车是红色的,其实也是相对的表述,是相对于黑色白色蓝色的车说的,一种相对性就出来了,但是它也是一种绝对性表达,是红色,不是其它颜色。然后理解到每一件事情,比如说你一看这个物体,看我们这个人,看我们的思维,看我们的表达,任何东西一出来也是绝对表述同时也是相对的表述。体会到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这点有什么作用呢?就是消除比较之心。恩师开示里有一篇“看起来你都懂了实际你都不懂”,就是批评弟子一直在比较,为什么叫你消除比较?其实又有比较,但是为什么他点拔弟子要消除比较,其实就是要回到一的状态,不去分别,不去动心,不去比较。回到一的状态是什么作用呢?就能聚集能量了,就是专心,专一,有正量在,正量大才可以转负量,转业力。你看太阳光一聚焦可把纸烧着了,聚焦产生的能量多大?!
我们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比较来比较去,今天通过这个认识,理解到为什么会那么累,就在心一直在比较,比如刚才说的紧张,也是与别人比较,因为跟别人一比,我的修养不高,会发火。还有比如内心会存疑:是不是真的放松了?是不是那个东西?其实就在比较了,疑会生出来,其实就是比较之心一直冲出来。认识到这个比较之心,知道以后,自己就要去指挥自己,哦,我又在比较了,然后自己再收心,这样慢慢会好转,就不会那么累,不然老会挂那个东西。本来当下很简单,你就做不到活在当下,我们常常会去比较,是不是又不如别人啦?其实都在跟别人比较,跟过去比较,跟不如意的状态比较,牵扯在里头,其实也是攀缘心,也是比较心,其实是一回事,就这感觉这个比较心很厉害,会让你的心力散了,破坏消耗掉你的精气神。正量不足,就敌不了负数,现在人心浮躁,心力不能内收,内聚,所以正气不足,身心不够健康。黄帝内经说: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。
评论